党务工作
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入职工家庭,引导职工子女从百年党史中感悟真理力量,弘扬廉洁文化,凝聚清风正气,中心举办首届“书香为伴、清风随行”亲子共读廉洁经典活动。
一、《杨震拒金》
讲述人:丁午月——计量部丁伏林女儿
东汉时,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,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,并怀金十斤相赠。杨震说:“故人知君,君不知故人,何也?”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,说:“天黑,无人知晓。”杨震说:“天知,神知,你知,我知,何谓无知?”王密这才明白过来,大感惭愧,怏怏而去。
二、《廉洁儿歌》
讲述人:赵梦涵——计量部许裕红女儿
一张纸,一支笔,
勤动脑,巧用好,
一粒米,一滴水,
不铺张,不浪费,
廉洁要从小做起,
廉洁要从我做起,
勤俭节约人人夸。
三、《我多付钱他以后就不会再送了》
讲述人:张靖菡——计量部张辉女儿
面对老部下馈赠的土特产,周恩来一概推辞,实在推不掉的总是按市价付钱。一次,周恩来过去的警卫员托人从福建送来一筐桔子,并让人捎话说请总理尝个鲜。知道此事后,周恩来当即说:“我不要!”大家觉得这样做有点不通人情,就劝他道:“既然已经送来了,不能再送回去。”周恩来想了想便问桔子多少钱一筐,在得知是25元一筐后,他马上吩咐秘书寄回50元。周恩来解释说:“我多付钱,他以后就不会再送了。”“大贤秉高鉴,公烛无私光。”周恩来一生心底无私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,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,永远为后世景仰。
四、《半条被子》
讲述人:张希音——综合部焦燕萍女儿
书香为伴、清风随行。大家好,我叫张希音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我有幸和妈妈共读了《中国共产党简史》这本书。书中有个“半条被子”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,我将它分享给大家。
1934年10月,中央工农红军决定战略转移,开启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。1934年11月,在行进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,三名女红军战士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中。临走时,三位女红军战士执意要把唯一的一条行军被留下,但徐解秀坚决不同意。僵持不下时,一位女红军战士索性找来剪刀,把被子剪成两半,留下半条给徐解秀,并说道:“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,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。”抱着半条被子的徐解秀含着泪说:“什么是共产党?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,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。”
2016年10月21日,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“半条被子”的故事,他说:“同人民风雨同舟、血脉相通、生死与共,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,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。”
五、《我要中国料子》
讲述人:鲁昕瑜——综合部鲁秋宏女儿
进北京后,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需要,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做衣服,选中了北京“红都”服装店。工作人员介绍:“这是闻名全国的服装店。”
周恩来总理笑着说:“我就是慕名而来的。”
面对工作人员介绍的英国呢料、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的外国布料,周总理摇摇头,说:“我要中国料子,无论毛料布料都要国产的。”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、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布中山装。这几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,始终整洁、挺括。衣服穿了10年仍然整洁、挺括,其中当然有奥妙。周总理有两只袖套,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,这样就保护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。然而,他一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,天长日久仍不免磨损磨破,于是,便送去“红都”请裁缝织补。衣服虽然旧了,会客时将衣服熨烫一遍,穿出来仍然整洁、挺括,再加上他潇洒大度的仪容举止,丝毫无损大国总理的风度。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通过亲子共读廉洁经典活动,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廉洁意识,引导他们形成廉洁光荣、腐败可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让廉洁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。